一般认为,科学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方法。就知识而言,科学是人类基于目前的集体研究能力所设想出来的关于现实世界的最佳图景。我们说它是“最佳的”主要有三层意思:它是人类迄今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所做的最充分和最完整的描述;与其他各类解释相比,它是人类迄今对经验所做的最令人满意的解释;这些描述和解释最有可能成为这个现实世界的真的图景。同时科学知识又是不完美的,它必须不断地修正和改错。
就方法而言,它是确保人类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知识的有效手段。人们设计科学方法的目的在于使我们的观察误差和解释性错误降到最低程度。但这绝不等于说科学没有误差和错误。
那么,什么是伪科学呢?英文中Pseudoscience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仿科学”,即“欺诈”的知识,如占星术、超心灵学、命相学、风水、巫术、金字塔学等等;另一是指“伪科学”,即模仿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去研究经验现象的学科。
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不只局限在方法论和认识论层次上。研究表明,不同的科学家往往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此外,幻想和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要,而这些并不仅仅是靠一套“方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应从现代科学所预设的那些更潜在、更基本的形而上学预设入手去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即必须从本体论上去提问题。科学并非是一项无预设的活动,对知识之树而言,形而上学的预设不可避免。只有弄清了这些形而上学预设,才能对科学的方法有更清楚的理解和证明。
科学研究有三个基本的形而上学的预设。一是“自然统一性原则”;二是“实体原则”;三是“因果性原则”。现代科学的发展使这三大原则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它们。
以上三大形而上学原则构成了人类理性认知的概念图式,决定了科学研究中具体的认识活动,并提供了科学思想的基本范畴。对科学家来讲,这些范畴是必不可少的,而各种伪科学恰恰不能遵循这些基本原则。
科学与伪科学是一对孪生兄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十九世纪各种伪科学及其对某些科学家的影响就做过深刻的揭露和分析。时至今日,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也并未停息。
科学是现代文化的标志。许多非科学的甚至反科学的东西为了让社会大众能够接受,往往也打着科学的旗号,穿着理性的外衣,招摇过市,毒害大众的灵魂,阻碍人类理智健全地发展。综观当今世界各国学术界,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较量反反复复、此起彼伏,构成世界文化的一大景观。
从内容和形态上我们可以把今日的伪科学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流俗的伪科学”,它们大多是古代社会流传下来的各种巫术迷信和江湖骗术的翻版,它们往往骗倒一大批普通百姓。另一类是“学术界的伪科学”,它们具有科学的外表(即经验的根据和数学—形式化特征),它们存在于各个学科中。
就流俗的伪科学来讲,中外并无多大差异,只是名称有所不同而已。如,算命、看相、占卜等等。这些东西明显地违背科学的思想和理论。它们主要是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来得到解释的。
学术界伪科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一些伪造实验数据,弄虚作假。对此,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科学家的道德准则,以约束科学家的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讲求信誉的、有道德的人。即使如此,科学研究中的诈伪事件仍不时发生。另一些学术界的伪科学则更加复杂。它们与科学研究的道德无关,这些研究者也不是想骗取名誉、地位、权力、钱财,在某种意义上非常诚实,但他们的研究成果仍被看成是伪科学。如自然科学中的“替代性医学”等都被认为是伪科学或反科学的。可以说,今日学术界的伪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原因何在?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与学术界普遍流行相对主义的、非决定论的思潮有关。随着量子力学和非线性科学的产生,非决定主义、非还原论的思想在学术界很有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混沌”、“非线性现象”和“时间之矢”使我们的思维发生了一场彻底的革命。整体主义代替了还原主义,非决定论代替了决定论。另外,后现代主义者错误地把物理学中的非线性研究当成整体主义和非决定论而引入哲学文化领域,使70年代以后的世界文化具有浓重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色彩。这无疑为伪科学和反科学提供了生长发育的土壤。谁要是再谈论决定主义、科学还原主义,就被看成是异端,是愚昧落后的表现。
但在科学界反击相对主义、非决定论、整体主义思潮的还是大有人在。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体主义与非决定论思想危害科学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科学的进步源于整体主义与非决定论。当然,整体主义与还原主义、非决定论与决定论、文化多元主义与理性一元论的哲学争论会在学术界继续下去,反伪科学的目的也不是要阻碍科学的探索和创新。但对科学研究来讲,它应有一个健康的理性基础这一点却是无疑的,因此哲学与科学的对话应继续下去。
就科学的历史和现状来看,由于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科学研究又需要创造性和洞察力,人们往往很难区分科学的创新与伪科学的界限,加之这个问题还与真正的学术争论纠缠在一起,因此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反伪科学的斗争就更为复杂和艰巨。有些学者之所以认为有的本来是伪科学的东西是存在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科学的探索本身是不确定的,科学家很难在一开始就知道什么在科学上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有价值的。此外,科学与伪科学的对立和斗争来自于人的两种思维方式的对立。一种是体悟式的、神奇的思维方式,另一种是逻辑的、分析的思维方式。作为科学家来讲,理应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批判思维,对体悟式的、神奇的思维应有明智的了解和把握,切不可坠入信仰超验神秘东西的陷阱。
在我国,伪科学之所以泛滥,还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国民心理有着紧密的关联。这些因素大致可以概括为:1、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传统的欠缺和科学普及的不足,使一些国民缺乏起码的辨别真伪的能力;2、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难以催生现代科学精神;3、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失范,使一些人迷失了方向。反伪科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人类要为此付出持久艰苦的努力。它需要人们投入很大的热情,而又不能停留于热情。反伪科学要靠科学的态度,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倡导科学,必须反对伪科学,因为伪科学遮蔽了人类理智之光。但反伪科学并非我们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健全的社会呼唤科学和理性。世纪之交的中国乃至全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巨变,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拒绝科学和理性,无异于自杀。只有科学和理性之光,才能引导人类通向美好未来。